壳牌近几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海上风电板块频频出手。这背后透过出这家石油巨头公司的何种用意?它又为全球油气企业探索出哪些未来发展道路?
(来源:微信公众号“欧洲海上风电”ID:EU_offshore)
就在中海油高调重返海上风电的同时,这家全球油气行业巨头已在韩国签订了100万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合作备忘录。荷兰皇家壳牌(Royal Dutch Shell Plc)——是世界第二大石油公司,在英国注册,总部位于荷兰海牙,由荷兰皇家石油与英国的壳牌两家公司合并组成,2018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五,核心业务包括油气勘探和生产、天然气及电力、煤气化、化工和可再生能源。
两年前,时任壳牌集团的CEOBen van Beurden还曾感叹:壳牌每年对外投资达到300亿美元,但在可再生能源上,却找不到任何机会。时过境迁,从年初至今仅仅两个月时间,这位能源大佬就用一记令人眼花缭乱的“组合拳”向世人展示了其能源转型的决心。
上勾拳——潜力无限的“发电风筝”
两周前,小编曾给大家介绍过谷歌的“发电风筝”,壳牌也是参与者之一,与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合作,将Makani的“发电风筝”推向市场。它其实是一款外观更像运动滑翔机的高空风力发电设备,通过在前端设置的两排“小叶轮”,在高空滑翔过程中将风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缆将电力传送回地面。该技术今年准备首次在海上实现商业化,第一个项目将在挪威海域安装。
直拳——未来可期的“漂浮式海上风电”
2月14日,壳牌联合Innogy、Stiesdal海上技术公司完成最终投资决策——在挪威投资1800万欧元建立漂浮式海上示范项目。即将安装的这台漂浮式风机采用TetraSpar技术,是一种创新的模块化设计型式。基础设计成一种细长的四面体钢结构,适用于6-10MW风机,可将“经典”的风机和塔架部件与三个加压玻璃纤维储罐结合使用,可根据张力腿平台(TLP)或半潜式的系泊系统进行定制,适用于50-500米之间的水深。
摆拳——曲线救国的“储能技术”
如果说上述两个项目显示出壳牌对前沿性可再生能源项目(漂浮式和高空发电)的青睐,那么收购德国电池独角兽公司“Sonnen”的行为则显示其对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的高涨热情。作为电动汽车一哥特斯拉的直接竞争对手,Sonnen其实早已在德国储能系统市场赫赫有名,参与了多个国内大型项目,其储能项目对可再生能源比重较高的德国电网起到了重要的平衡作用。
海上风电是战略转型的核心
壳牌内部经过激烈的争论和慎重决定后,最终选择加大对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力度。壳牌每年在可再生能源上的投资呈爆炸式增长!2017年公司在该领域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每年投资20亿美元,随后在2018年的会议上,壳牌将2020年以后的每年支出计划提高了一倍,即从2020年开始每年投资40亿美元。
在可再生能源板块的所有发电形式中,海上风电无疑是其核心发展方向。石油巨头壳牌已经深耕海底石油领域几十年,作为上游企业,海上风电与传统海上油气业务有着十分相似的业务特性:规模性、可扩展性;投资高、回报大!况且,壳牌在恶劣海洋环境中建造能源设施的工程经验是无可匹敌的。
欧美市场
回顾近些年壳牌在海上风电领域发展情况,用“喜忧参半”形容再恰当不过。在荷兰的海上竞标中他们先是在Borssele 1&2项目竞标中输给了行业老大沃旭集团,但在随后的Borssele 3&4 731MW海上风场竞标中又扳回一城。同样,在美国东海岸的海上风电业务虽然涉入稍晚,但最终也以各种方式挤进了马萨诸塞州、纽约州和新泽西州的绿地项目。
亚洲市场
不止于此。壳牌还盯上了海上风电势头正劲的亚洲市场。在中国,他们和法国EDF、挪威Equinor、以及丹麦沃旭集团都参与了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同场合的海上风电研讨会,探讨外资企业如何进入中国海上风电市场。壳牌已经潜心调查中国海上风电市场供应链多年,正伺机进入。2019年1月底,壳牌在韩国联合其它财团以及韩国公司共同签署了100万千瓦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开发谅解备忘录。
为涉足可再生能源的油气企业带来哪些启示?
壳牌的能源转型无疑为全球其它油气同行做出了表率。它重点关注可再生能源的优势领域,如海上风电;以及前沿领域,如高空发电、漂浮式海上发电、储能技术等。这种战略思路既可以发挥已有的经验优势,也能取得未来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先机。
▲中海油矗立在渤海湾的中国第一台海上风机
相对于利润颇丰的油气行业,海上风电只能算是蝇头小利,但它毕竟是发展方向,一旦错过这个风口,想要追回来那就需要付出几十倍的努力,兴许还不一定能赶上。
其实,油气开发公司在海上工程的设计、运营和维护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对恶劣的海上环境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通过和有经验的风电开发商或整机商合作,假以时日,相信一定能迎头赶上,开创出一篇崭新的天地。
(来源:欧洲海上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