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能源供应保障安全有力,为全省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近几年,长三角在新能源建设上领先一步,比如江苏沿海地区已经大规模建设海上风力发电设施,江苏的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约占全国七成,号称“海上三峡”。如果江苏的新能源法宝是海上风电,那么浙江的长项是什么?
同为沿海省份,浙江海上风电装机量近几年也在猛增。浙江提出,将在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海域,打造3个以上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十四五”期间浙江力争海上风电新增455万千瓦以上。
光伏也是浙江省新能源建设的重点。《规划》提出,浙江将利用滩涂和养殖鱼塘等,建设渔光互补光伏电站300万千瓦以上;利用坡地、设施农业用地,建设农(林)光互补光伏电站300万千瓦以上;在特色小镇、未来社区、工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以及学校、医院、污水处理厂等公共建筑、公共设施继续推进分布式光伏应用。“十四五”期间,浙江将新增光伏装机1245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1500万千瓦。
如果说风电和光伏,还算是全国各地的新能源标配。那么以下一些,也许是浙江的特色:
5月,在台州大陈岛上,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系统成功实现制氢,利用可再生能源分解水得到的氢气,从源头上实现了二氧化碳零排放,是纯正的绿色新能源。大陈岛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是全国首个海岛“绿氢”综合能源示范项目。项目在整体调试后即将投入运营,未来能辐射上大陈岛三分之一的电力供应,可应用于民宿、酒店等,而制氢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可提供给黄鱼养殖户,助力水产养殖业发展。几乎与制氢同步,5月6日全国首条35千伏低频海底电缆,将大陈岛与大陆连接起来,该工程使得大陈岛的风力发电能够低损耗地输送到大陆电网,顺利投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柔性低频输电工程,对大规模海上风电中远距离低频送出具有开创性的指导作用。大陈岛以后有望成为一座“零碳岛”。
4月底,在浙江舟山,经过两个多月试用后,世界最大单机容量潮流能发电机组“奋进号”正式并入国家电网,预计年发电量200万千瓦时,并将通过舟山五端柔直工程实现潮流能全额消纳。同时,舟山六横正以中石化浙江舟山六横lng项目和浙能舟山六横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项目为抓手,全力以赴打造“海上氢岛”,下一步将以“可再生能源+储能+联合制氢”为主线,大力推进lng、氢能、新能源材料等五大产业建设,着重开展氢能船舶、海洋设备、离岛综合能源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形成名副其实的海上能源岛。
在浙江温州洞头的鹿西、大瞿等海岛,风光储一体的微电网集群系统正在建设,实现海岛离网自愈和远程系统控制,打破自然灾害下的停电困境。
浙江还在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到2025年,三澳核电一期建成1台机组,浙江省核电装机超过1000万千瓦。